

訪問手機版
鄭州商學院:落實“三全育人”理念 打造“鄭商思政課”品牌
鄭州商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,堅持“三全育人”理念,落實落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。堅持固本培元、守正創(chuàng)新,充分發(fā)揮教師隊伍“主力軍”、課程建設“主戰(zhàn)場”、課堂教學“主渠道”作用,優(yōu)化教學資源配置,完善課程思政體系,積極營造“學校努力辦好思政課、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、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”的濃郁氛圍,積極探索思政課建設的機制和路徑,不斷強化思政建設的改革創(chuàng)新,打通線上“云端微思政”+線下“行走的課堂”兩個維度,全方位打造思政教育特色品牌,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,強化育人實效。
一、共創(chuàng)共聯(lián),構建全員育人“大格局”
學校全面加強黨的領導,充分發(fā)揮黨委核心作用,激發(fā)基層黨組織育人活力。
構建“四個一”工作機制。建立學校領導帶頭抓思政課、聯(lián)系思政課教師工作機制。即每一門思政課都有校領導帶頭抓,每一位思政課教師都有校領導聯(lián)系,每一個大學生在讀期間都有機會聽一堂校領導講的思政課。學校黨委書記、校長每學期給學生講授4個課時思政課,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每學期至少給學生講授2個課時思政課。
構建四級聯(lián)動體系。學校構建“教發(fā)中心、各學院、各教研室、各教學小組”思政課教師四級培養(yǎng)培訓體系,全面提升教師教學水平,多維度推進師資思政課教學的培養(yǎng)培訓,教師講好講透講活思政課,促進全員育人“大格局”。
二、守正創(chuàng)新,構建全過程育人“大課堂”
學校聚焦學生成長發(fā)展全過程,深化課程思政育人機制建設,創(chuàng)新教學手段。
推動思政課改革創(chuàng)新。學校從改革課堂教法入手,變傳統(tǒng)的“教師滿堂灌”為“學生上講臺”。開展“五課聯(lián)動融合育人”打通思政課“任督二脈”,讓學生人人參與、實現了教學模式的課上課下有機結合。
抓好“三督”教學檢查。學校為提高人才培養(yǎng)質量,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,讓“督教、督學、督管”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、教師發(fā)展和教學管理。學校以強化重點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質量監(jiān)控為主線,以日常教學檢查督導和課程建設為抓手,嚴把教學各環(huán)節(jié)質量關,做到守底線、抓專項、強質量,促使課堂教學提質增效。
構建“三位一體”思政教學模式。學校切實貫徹了“以學生為中心”的發(fā)展理念,充分發(fā)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,探索“課堂教學同步實踐、第二課堂校園實踐、假期綜合實踐”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,以此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,使理論內化為學生的共識,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,使其形成科學的世界觀、人生觀和價值觀,提升思政育人水平。
三、深入拓展,構建全方位育人“大平臺”
學校主動適應媒介融合發(fā)展趨勢,打通線上“云端微思政”+線下“行走的課堂”兩個維度,全方位打造思政教育特色品牌。
融媒發(fā)力,強化網絡育人。學校建立校園新媒體矩陣,構建了“1網、6微、1報刊”為主的融媒體宣傳矩陣。不斷通過網絡媒體平臺拓寬思政育人渠道,筑牢網絡思政育人“微”陣地。在日常融媒體宣傳中,深度挖掘能教育人、影響人、感化人的正能量和正面典型,積極參與各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,厚植家國情懷,用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有溫度、有深度的報道,創(chuàng)作一批批出彩的融媒體+育人作品。如組織“思政第一課”“青春表白祖國”等海報、微視頻創(chuàng)作,讓愛國主義精神扎根在鄭商學子心中;全平臺聚焦“紅色育人”,結合校園活動,宣傳好“紅歌賽”“暑期實踐教育”“五四青年表彰”等,讓紅色文化撒在鄭商校園各個角落;聚焦師生關切,“鏡頭”瞄準一線,創(chuàng)作“學霸風采”“最美老師”“畢業(yè)生特輯”欄目推出“書香鄭商”專題策劃,記錄鄭商學子孜孜不倦、一心向學的日常,助力學風、引領學風、帶動學風、提升學風;制作教風學風視頻69個,全媒體閱讀總量近1.8億,鼓舞更多學子奮勇爭先、不負青春;持續(xù)推進《成平》《鄭商潮拍》《鄭商plog》《四季鄭商》《尋味鄭商》《光影鄭商》等品牌欄目,使思政教育融入融媒體日常宣傳,實現育人無處不在,啟智潤物無聲。
多維發(fā)力,強化實踐成效。近期,學校積極組織師生參與“壯麗河山說”“豫見新一代”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,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更加緊密結合起來,學校榮獲優(yōu)秀組織獎,獲評優(yōu)秀指導老師4人,作品獲獎8項。同時,積極開展網絡思政微視頻征集活動,并積極投稿報送省級,學校21項作品獲得2023年度河南省優(yōu)質網絡思政微課(微視頻)獎。
守正創(chuàng)新,強化教學模式。學校立足本地,充分挖掘校外思政教學資源,積極搭建社會實踐教學平臺,堅持做到一課一基地,課課有重點,地地有特色。與“全國文明村鎮(zhèn)——鞏義市竹林鎮(zhèn)”校地合作促教學,把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與竹林鎮(zhèn)發(fā)展實踐有機結合;與蘭考縣“焦裕祿紀念館”攜手合作,用焦裕祿精神生動詮釋黨的宗旨;與漯河市南街村、新鄉(xiāng)劉莊村大力發(fā)展集體經濟的實踐,闡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模式的多樣性,讓學生在實踐增強對思政課程的感性認識和直觀理解;與鞏義市紅色教育基地“豫西抗日革命紀念館”、豫劇皇后—常香玉故居、洛陽“東方紅農耕博物館”等實踐教學基地,帶領學生沉浸式進行場館學習,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和政治覺悟,激發(fā)學生的愛國情感,增強思政課的親和力和吸引力。同時,學校為擴大思政課程實踐教學活動的影響,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校園實踐活動。以校園專題講座、社團活動,校園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為載體,讓思政課教育活躍在舞臺、深入到師生心間,形成學理論、樹正氣、聚能量的良好氛圍,充分發(fā)揮思政課建設育人成效。